2023年09月01日
《孤注一掷》的热映让电信、网络诈骗再度引发热议,也让不少观众直呼“学到了!”“别想再骗到我!”......可现实中,诈骗却正以更隐匿的方式充斥我们的生活。
“你还没有被骗,只是因为你缺少一个对你量身定做的骗局。”
这并非危言耸听,湖北省反诈中心、济南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反诈中心公众号中公布的一组反诈数据显示:目前,网络诈骗占比最高的年龄段分布在80、90后,而受骗人群中高学历群体占比更高。
受骗人群年龄结构
受骗人群学历结构
心智最成熟,获取知识和信息最强的年轻群体,居然是最易受骗人群?
没错,纵览现在诈骗的主要类型,刷单返利、虚假投资理财、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等,正是在围绕着年轻群体#习惯网购# #沉迷搞钱#的生活状态而设置陷阱,而高学历人群#经济能力良好# #征信好易贷款#的特质,更促使诈骗分子将其设置为重点攻击目标。
巨大的利益让诈骗分子不断借助科技与狠活更新手段,作为充分享受数字化生活便利的年轻一代,更需要及时升级反诈知识库,才能让诈骗分子无所遁形。
东方通根据多年在反诈技术能力上的深耕,与反诈平台建设实施经验,也总结了联手反诈的相关指南。
反诈意识升级:千防万防,先防自己
诈骗的花样层出不穷,很多时候与我们过去反诈意识中的固有认知都完全相悖,因此,我们更需要谨记,在任何时刻,都要摒弃“自己不会被骗”的自信。深入剖析开篇的几种新型诈骗就不难发现,诈骗分子常常利用的就是我们这种心态。
有“官方背景”+“信息验证”就可信?
我们通常认为,能够精准的说出我们购物/办理业务记录、身份信息等相关重要信息的官方人员就是真实的。诈骗分子正是利用这一心理漏洞,通过违法获取相关信息,在诈骗电话中让我们放松警惕,步步引诱上当。因此要牢记:只有通过官方渠道、官方联络方式,才是正规办理业务流程。
耳听为虚,眼见为实?
现在AI只需要我们讲话3秒钟的音频、日常15秒视频,就能复制你的声音与形象。不法分子利用这种合成技术,冒充我们身边亲朋好友打电话、打视频,极其难以辨别,曾经眼见为实的定理,却成了犯罪分子的“帮凶”。所以要时刻牢记:凡是谈到“钱”尽量线下见面,线上务必要与通过实名认证的本人号码或账号与本人沟通。
反诈手段升级:人人都需要参与技术反诈
用魔法打败魔法,以技术手段反制电信、网络诈骗,已经是当下各部门与企业联合使出洪荒之力积极推进的常态化工作,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每个人其实都能够尽举手之劳参与其中。
诈骗分子实施犯罪离不开电话、社交平台渠道、App应用或网站,因此,在日常中,我们除了自我防范不上当,还可以选择更加积极主动的举报、标记。
当我们接到诈骗电话或被“网友”诈骗时,我们的举报不仅能让诈骗分子的号码作废,也能够帮助技术模型更快、更精准的识别诈骗分子的行为,撕掉诈骗分子的电子身份、阻断诈骗渠道。
另外要注意,坚决不转借自己的电话卡、银行卡等重要信息,防止犯罪分子使用普通人的正常号码/信息实施诈骗,扰乱技术模型对犯罪分子的追踪,人人反诈形成合力才能挤压掉犯罪分子生存空间。
反诈能力升级:持续优化 长期攻坚
反诈从来不是一场单打独斗,需要更多人了解技术反诈背后的原理,也需要科技企业的责任和能力,协助各部门不断提升反欺诈技术水平,反诈意识+反诈技术共同升级,才是我们的王炸牌,共同守住我们自己的钱袋子。
作为领先的大安全企业,东方通的反诈平台已在运营商多省落地服务,通过构建“数据来源广泛,技术架构先进、反诈信息监测精准、涉诈线索快速发现、涉诈行为管控高效”的反诈大数据综合平台,形成协同联动的诈骗信息治理运营、管理一体化体系,能够在反诈重点方向提供技术支持。
监测识别涉诈异常电话卡
通过联合高校、科研机构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上进行深入研究,建立多维度诈标签库以及反诈模型,实现海量的电话账号监测广度与效率的指数级增长,同时,为了减少误伤正常用户的情况发生,还建立“免停机白名单”机制,持续优化监测模型,保障更加精准的判断。
监测识别涉诈异常账号/网站/App
东方通借助自研的内容引擎,并结合App分析引擎,综合判定账号、网址、链接等是否存在诈骗情况,建立威胁情报库持续追踪,能够有力的在源头发现遏制违法账号与平台。
持续优化分析模型的有效性和覆盖率
持续优化分析模型的有效性和覆盖率。反诈工作是长期攻坚战斗,因此东方通也时刻保持反诈能力升级,建立反诈模型评价指标体系,针对诈骗电话的模型治理成效进行评估,根据诈骗的新手段、新形式保持更新迭代,持续保障对诈骗信息的全面、准确挖掘。
全民反诈,不是空话,因为我们每一点努力都可能让一个家庭避免严重损失。反诈,我们一直在行动,愿携手同行,共同建设属于我们的清朗网络空间。